新聞中心

  首頁  /  新聞中心

銀行捐款

捐贈協(xié)議書樣本

有關公益救濟性捐款涉稅問題解答

華僑大學優(yōu)秀教師朱媞媞:站穩(wěn)三尺講臺 上好每堂課

發(fā)布日期:2021-01-18

中國僑網(wǎng)10月15日電 近期,華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朱媞媞獲得了該校2018—2020學年“師德模范”稱號,華僑大學網(wǎng)站對此進行報道,刊發(fā)《優(yōu)秀教師訪談》,介紹了朱老師執(zhí)教多年、對授課的獨到見解以及學生對她的評價。

全文摘編如下:

“上朱老師的現(xiàn)代漢語課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學到的知識清楚透徹,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提出的問題也能得到及時解決。”

“朱老師的課堂生動有趣、深入淺出,讓我對語言學專業(yè)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p>

“幾乎每次上課,朱老師都會穿著一身旗袍,氣質溫婉,舉手投足都展現(xiàn)著中國美?!?/p>

……

這是學生對華僑大學2018—2020學年“師德模范”稱號獲得者、文學院副教授朱媞媞的評價。

2004年,朱媞媞從福建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入職華僑大學,至今已在文學院任教16載。她主要教授《現(xiàn)代漢語》《漢語國際教育》等課程,并身兼華僑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等職務。

一身精致的旗袍,面帶溫婉的笑容,是許多學生對朱媞媞的第一印象。但在相處過后才知道,“朱老師對課堂、對教學都十分嚴格。整潔、雍容的打扮,也體現(xiàn)著她對課堂的尊重?!蔽膶W院2019級學生李淑貞說。

朱媞媞的授課方式生動活潑、條理清晰,她鼓勵同學們積極提問,并全面、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對于師生關系,朱媞媞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我希望和學生是一種教學相長、良性互動、相看兩不厭的關系。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針對不同的班級甚至是不同的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而這樣的理念,源自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霸谖议_始教師生涯的前幾年里,曾經(jīng)有位學生給我寫過一封信,提到因為上了我的課而喜歡上了語言學專業(yè),并決定報考相關方向的研究生?!敝鞁q媞說,“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沒想到平日里的教學竟能對學生產(chǎn)生這么大的影響,這也提醒我對教學要更加認真謹慎?!?/p>

如何上好語言學課程?朱媞媞主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她高度重視語音實驗、方言調查與社會調查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語言文字觀念,明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地位,增強中華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一校兩生”所面臨的教學問題,朱媞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是讓學生了解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深刻理解漢語規(guī)范化的重要意義,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同時,根據(jù)學生各自的特色開展語言實踐,讓他們認識到維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體性和保護方言文化的多樣性并不矛盾。”她說。

上課前,朱媞媞會記錄境外生與方言區(qū)學生的語言背景,關注他們的方言特點,引導學生將現(xiàn)代漢語的理論知識與鮮活的語言現(xiàn)象相結合,根據(jù)自身的語言特點,再進行調查研究?!爸炖蠋熒险n時要求我們使用方言來參與課程的講解,展示各方言區(qū)的語言特點?!蔽膶W院2019級中國香港學生黃睿說,“上半年因為疫情只能上網(wǎng)課,那段時間朱老師還會為我們劃分專業(yè)課的學習小組,鼓勵境內外同學就專業(yè)學習的內容進行分享與交流,對境外同學幫助很大?!?/p>

“港澳臺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認同感調查”是一項由朱媞媞指導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黃睿就是其中一員,“很感謝朱老師邀請我加入這一項目,讓我學會了專業(yè)的科研調查方法。”而項目負責人、文學院2018級學生馬懿超則表示,在項目申報的過程中,朱老師經(jīng)常以電話會議的形式耐心給予指導和啟發(fā),“項目審批時,朱老師非常支持,還主動提供經(jīng)費,讓我們很感動?!?/p>

“文學院的不少境外生在來校前未接觸過漢語拼音,或者學得不是很系統(tǒng)規(guī)范。朱老師會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給這些學生補習,幫助他們更扎實地掌握語音的相關知識,這種嚴謹認真、用心教授每位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蔽膶W院青年教師張晶如是說。

在課外,朱媞媞也與學生有著廣泛的交流。她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差異,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平臺和機會。文學院2017屆校友盧明在校期間是一位剪紙達人,曾于2016年在校內辦過個人剪紙展。而這次展覽,就是盧明在班主任朱媞媞的鼓勵和支持下籌劃的。“剪紙本來是我的業(yè)余愛好,我的一些不經(jīng)意的剪紙作品,在朱老師看來卻如珍似寶?!北R明說。

而對朱媞媞來說,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育人,也時時刻刻存在于生活之中。采訪朱媞媞前,她剛剛前往泉州市戲曲研究所,商議為一些百年老唱片轉寫國際音標的事;泉州晚報主辦的“咱厝俗語話”欄目,向大眾普及閩南方言俗語,也是由朱媞媞與華大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幾位老師一齊參與的。此外,朱媞媞還參與多所小學的方言類公益講座,甚至為華大團委吉祥物僑僑的表情包轉寫了閩南方言版……

正是這種對教育的情懷、對學術的嚴謹和對文化的熱情,讓朱媞媞收獲了不少師生的感激與喜愛。張晶剛承擔本科生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工作時,就得到朱媞媞很大幫助:“朱老師不僅將現(xiàn)代漢語教學團隊多年來積累的教學資料打包分享,認真地給我講解課程的教學要求,幫助我盡快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還總是耐心地為我解答專業(yè)上的一些困惑,慷慨地傳授教學經(jīng)驗?!?/p>

對此,朱媞媞謙遜地說:“老院長王建設老師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留下了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老教師傳、幫、帶,中青年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p>

“能獲評‘師德模范’稱號,我感到很意外,非常感謝學校、學院和同學們對我工作的肯定。”朱媞媞說,作為一名教師,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踏踏實實站穩(wěn)三尺講臺,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課”,在一方講臺上承擔好立德樹人的責任,讓同學們厚植家國情懷,激發(fā)使命擔當。(記者 劉沛/學生記者 崔超穎)


返 回

版權所有?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 ? 京ICP備19005412號-1